去年以来,大安市纪委监委围绕吉林建设生态强省、白城实施生态强市和大安打造“生态大安”战略部署,积极发挥监督作用,推动“河湖长制、林草长制、田长制”工作,助力“河湖美、林草绿、粮食稳”。 研究制定《关于进一步监督推动“河(湖)长制、林(草)长制、田长制”责任落实的实施方案》,统筹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,通过每月调度、查阅资料、实地督导等方式,持续开展“三长制”责任落实日常监督,督促市水利局、市林草局、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落实落细工作职责。 监测各级河湖长、林草长和田长巡护等工作完成情况,及时发现和补齐“三长制”工作短板漏洞,做到提早预防、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破坏水资源、林草湿资源、黑土地等损害生态环境行为。2022年以来,查处生态环保领域问题13人,督促整改问题74个。 紧盯河湖长制落实情况,主要领导带领督导调研组,开展巡视河湖治理情况督导调研。现场听取相关负责人情况汇报,强调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总揽,认真落实常态化巡河制度和日常河湖保洁制度,做好河湖管护,保证河清水绿。截至目前,督促推动清理“四乱”问题39个、非法围堤4处。 坚决履行“监督的再监督”职责,紧盯林草长制责任落实、工作推进,统筹“室组地”践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采取调阅资料、个别访谈、实地踏查等方式,下沉18个乡镇和国有林总场,对春季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开展专项监督,发现并督促整改造林责任落实不到位、工作进展缓慢等方面问题49个,压实乡镇属地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,保障全市增绿工作高质量推进,不断夯实绿色本底。 监督推动落细落实“田长制”,统筹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盐碱地治理专项监督。实行“室组地联动 片区协作 交叉互检 专项巡察”模式,督促整改问题27个。今年初以来,共处置涉及黑土地等方面问题线索72件,立案审查调查45件,党纪政务处分21人,采取留置措施1人,移送检察机关1人。 同时,结合大安实际探索创新,将盐碱地治理“大安模式”作为全市监督工作重点,紧盯盐碱地治理中的立项、审批、实施、验收、监管等关键环节,对2018年以来全市实施的21个盐碱地治理项目、33.43亿元项目资金全面排查梳理,组织开展调研、监督、检查13次,强化全覆盖、全链条、全方位、全周期监督管理,有力促进了盐碱地治理工作扎实开展。 |